博客年龄:16年1个月
访问:?
文章:885篇

个人描述

该干啥了干啥。不要太在意。除了资生之具,其它的能免就免了吧!给书房再取一个名字,叫“息交庐”,从《归去来兮赋》里取两个字。看看陶渊明,真是受得寥落的一个人。

秦腔戏本子

分类:随笔
2009-09-05 20:15 阅读(?)评论(0)

上午在朱雀路买了几个戏本子,价还和适,一本三块,书的品相也还行,还寻那个时候出的《铡美案》跟《赵氏孤儿》,没有。这就要再慢慢碰。

这个王淡如整理的秦腔流行剧本是长安书店出版的,那时的长安书店在西安东大街318号,1954年5月第一版,1958年3月第六次印刷,印数也是大的惊人,竟然有18.5万册;定价一毛钱。这个戏本子的书号可是排在很前列的,为:西安市书刊出版业营业许可证出字002号。有价值的是,那个时候出版的这一套戏本子,都还把封面照片的演员姓名专门印在封底的版权页上。《打金枝》的封面剧照是:尚友社演员傅凤琴、张新华演出《打金枝》剧照。剧照色彩鲜艳而生动,眼神好。现在的剧照眼里无神,只是个样子。好的还有,就是这个时候的剧本也还是竖排本,这就比横排本更有古老秦腔的气息。

 

这是1958年3月长安书店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剧本,印数两万,定价一毛六。剧本的改编者是刘磊,老本原有“奉旨省亲”一回,这个本子删去了,另新编了四回:争论、通敌、勤王、岳家庄。本子的演出者主要是三意社。封面的这个剧照是三意社演员阎辅中、李正华、李淑芳在“刺字”一场的一个亮相。

 

这是冯杰三改编自京剧范钧宏的原本,1953年国际儿童节时在西安易俗社上演,1956年2月18日为了配合肃反,并经陕西人民出版社函商中国艺术研究院同意,进行了修改。可知道这个剧本子主要是给娃们编的戏本。

《梁秋燕》是颇著声名的一出郿鄠剧,这些年来长演不衰,其作者是黄俊耀,剧本创作于1953年写的是1952年春天发生在华县农村的事。唱腔、戏词真挚幽默,生动活泼,现在看来,已经渐渐的成为陕西地方戏的经典之作。黄俊耀创作完成后,1953年11月出第一版,1954年11月第二版,这个本子已经是1955年6月第四次印刷的了。可见的那个时候,刚解放时新的生活对移风易俗的需要,和戏曲表演的团体班社对新剧本的需求量之大。那个时候,剧团和演员在陕西关中星罗棋布,灿若繁星。演员头上戴一朵花,两条辫子上扎两朵花,新布鞋,真是精神、朴素、大方,这对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刚开始新生活的青年人是很有吸引力的。

这是关于京剧艺术的一本书,书很薄,只有13个页码,1960年10月北京宝文堂书店出版的。虽然只有13个页码,也只有两篇短短的文章,但都是不可或缺的文字,一篇是京剧名老旦孙甫亭讲述的《谈京剧老旦的表演》。老旦在京剧来说,却是行当里的第一角,所以龚云甫在上海那次盛大的堂会中要坐在中间。另一篇是裘盛戎《京剧花脸的做和唱》。

昨天在古旧书店还买了方志敏的《狱中纪实》。1957年12月北京第一版。封面书名是方志敏的手迹,可见的方志敏是一个才气飞扬、声闻于天的人。

昨天还在古旧书店买了一堆书,花了74.90元。这些天买书量又有些大。昨天买的书:傅振伦编著的《七十年所见所闻》,原价20.80元,汪原放《亚东图书馆与陈独秀》,原价20元,《诗经全译》,就是贵州出的那一套,精装27元,一本看热闹的《第二野战军十虎将》,38块。另外还买了四本《连环画报》:1982年第1期,1983年第6期,1985年第3期,1986年第6期。其中1983年第6期有六届美展获金奖的两篇连环画,1985年第3期有获奖名单。这也就是留个资料。
  最后修改于 2009-09-05 20:15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